来源:亳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
亳州市关注文化遗产 “小散弱” 短板,以资金赋能、数字护航、业态创新等精准破局。
资金撬动,夯实保护根基。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,亳州制定专项方案梳理文物资源,谋划 16 个文物保护项目,涉及资金 7400 万元,完成 16 个专项修复方案编制。通过 “专家智库 + 部门联动”,2023 年至今累计争取国家、省级文物保护资金 2753 万元,规模连续两年居皖北前列。
数字赋能,升级保护效能。依托亳州数字名城管理平台,对 146 处历史建筑进行 “数字建档”构建 3D 模型与病害图谱,打造文物保护 “智慧大脑”。运用三维激光扫描、红外热成像技术,针对花戏楼木雕砖雕风化、古地道渗水等问题建立病害数据库,选取花戏楼砖雕开展修复试验,探索 “一址一策” 保护路径。
业态创新,释放消费潜力。曹操地下运兵道推出全息投影沉浸剧《消失的曹操》,今年以来演出超 500 场,营收破百万元。华祖庵景区以光影重现华佗采药,获评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。花戏楼引入非遗工坊等业态,游客停留时长从 1 小时增至 2.3 小时;华祖庵亳学堂接待研学 6 万人次,曹操地下运兵道古风市集夜间消费二销收入占比超 50%。